一碗長濱雜菜粥:無論來自哪裡,我們的交疊都使生命軌跡更豐富

今年初我在台東長濱開了一間書店,店名叫「書粥」,很多朋友好奇詢問,怎麼沒有賣粥,我不太知道怎麼適切地回答,總是含糊地說等到書店開始賣粥了,那應該是書賣得不好了,或是等我把煮粥的能力練好了就會賣。有時候,還真無法適切地回答好所有的事情,只知道順著感覺走。

書店的經營模式中有一項是「顧店換宿」,初衷是因為我仍得在台南工作維生,所以不在長濱的時間,就用換宿的方式來讓書店維持營業。有興趣體驗海濱偏鄉生活、想嘗試擔任書店店長的,可以跟我申請換宿。除了必須以7天為單位,沒有什麼所謂門檻或資格審核。只要時間允許,你也願意挪出珍貴的7天來長濱獨處就可以。剛開始,來詢問的大多是自己的朋友,之後再由後來申請的陌生人接力。

不同店長、不同鄰居創造的不同交流

書店的顧店換宿與一般的打工換宿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在於換宿的人一切必須自理,不是來當我的小幫手,從顧店到生活都得自己張羅一切,透過一份我羅列的「顧店生活須知」作為基本交接,其他就自由發揮。我們通常不會碰到面,每任店長之間有時候因為「前人先行後人晚到」,也碰不到面,大家分別以自己的方式經營同一間店,各自共用一個空間,在不同的時間住在同一個房間裡。到目前為止,書店經歷了12位店長,全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領域。

每次輪到我顧店時,總會聽到左鄰右舍談他們與來自各地的店長們的交流情事,甚至好奇地探聽下一任店長的來歷,期待著新鄰居。店長們不只交接店務,還交接與鄰居的生活交陪。附近那間好吃食堂老闆娘問我說:「你是不是有交代他們要來我店裡辦迎新送舊啊!他們怎麼都會來我這辦歡送會!」

長濱這地方生活圈子小,什麼好吃什麼好玩,很容易在街區傳開,許多在地人的生活軌跡會自然交疊在一起,店長們無論來自哪裡,只要待下來幾天,就會默默融入那個軌跡裡,流到匯集的所在。還有店長跟我說,才上班第一天,就被上一任店長跟他認識的在地新朋友帶去聚餐,一下子就結交了許多朋友,離開時大家還一起去吃海產餞別;也有店長特別與某鄰居投緣,經常會有溫馨接送的情節出現。

坦白說,不同的店長透過書店在長濱所展開的生活面向,不見得我都知道;他們所接觸的鄰居,也不見得我都熟悉;他們發現的秘境,也不見得我都去過。這種感覺,我覺得很好。書店因此有不同的連結,鄰居們也對書店有不同的視角與新鮮感,跟以往我在正興街那種從一個人、一間店逐漸展開的滲入方式不一樣。偶爾我能抽離,藉著不同的店長們帶給我及書店新的觀點,進入一個社區,先不談什麼營造,若即若離的淡淡的相處,彼此在當下與人與地方適切地共處。

一碗承載了各種生命累積的雜菜粥

當初提出顧店換宿的模式時,有個附帶的建議,店長可以於顧店期間在店裡分享自己的所長,可以販賣自己的作品,也可賣藝,藉此短暫練習自己專長、或觀察興趣的市場喜好,甚至只是分享也好。這是對書店的另一種加值。所以就算有買賣交易,也不納入書店的營收,全歸店長所有,不管是當作創業嘗試或嗜好分享,再或者賺賺自己的生活費,都沒問題。

於是,插畫家顧店時在櫃台前擺了自己畫的繪本及卡片,本業廣告興趣是音樂的大叔在店裡彈吉他,並販售自己的專輯。有一位在台南林百貨工作的企劃人,提出「買書就幫你畫一張似顏繪」的服務,那陣子還滿多人去捧場的。這位百貨企劃人只是喜歡畫畫,並沒有以之為業的打算,單純就想分享自己的興趣,交交朋友。書店的常客湯叔跟我說,他個人就得到4張自己的肖像畫,買書支持之外,還有特別的禮物。

最近的店長是來自高雄的媒體人,平時喜歡做木工,顧店期間推出「用故事交換一棟房子」,只要與她分享故事,就可以得到她做的木頭小房子,聽說有許多鄰居都得到了。前陣子店長之間的銜接出現空檔,長濱的鄰居自告奮勇要幫忙,附近誠實甜點店的老闆娘幫忙顧店幾小時,順便休息看了許多漫畫;花店賣菜苗的老闆顧店的那天,推出買新書就送米或南瓜,吸引了許多在地人去支持。

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人們帶著不同心情與當時的生命累積,來到遙遠的長濱。大學生、唱片公司企畫、畫家、房地產從業者、咖啡店店長、百貨公司企劃、攝影公司員工、民宿主人、賣杏仁茶的、日系傢俱從業者、廣告人、媒體人……紛紛來此駐店生活。我穿插在每個不同的店長之間,感受店裡乘載過的不同個性,隱約想起:當初把書店取名叫做書粥,有部分原因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我很喜歡與人交陪,無論甘苦,總是會自然地混入複雜的人情江湖裡,那個江湖就像一碗粥一樣,五味雜陳,但很營養。我媽以前常會把沒吃完的飯菜煮成粥,老是說這一鍋什麼都在裡面,是最營養的,我也很喜歡吃這種什麼都有的簡單料理。那些各方店長們的來來去去,為書店注入不同的味道,不就正像是一起熬煮一碗粥?一碗有滋有味的長濱雜菜粥。

資料來源:獨立評論@天下

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