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遇見農村,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中原大學師生看見彰化埔鹽農村特色與美好,於是與社區共同合作,以大學專業協助農村美感再造、產業創新。今年7月初中原師生至埔鹽鄉瓦磘村天清宮舉辦成果發表,邀請社區居民看看引以為傲的花椰菜乾、玉米筍、葡萄、草莓等農產品,如何在大學生的創意與專業下,重新換上新裝、變身新穎美麗的農村好品牌!
計畫主持人景觀學系連振佑副教授表示,中原大學已連續三年到彰化埔鹽進行社區營造課程,今年首次結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要擴大參與社區範疇與跨領域課程,雖然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許多活動,但學生仍然透過數次的到訪與居民討論溝通社區需求。在農產品設計包裝部分,連振佑說:「像是大有社區金碳稻繪本與包裝設計、永樂社區花椰菜乾與豆腐乳包裝設計,以及菁英農民果菜合作社各項農產包裝等,種種成果都展現出中原師生的設計專業與熱情!」
此外,為了讓瓦磘社區擁有一個不同以往的「門面」,帶領植栽設計課的景觀系許宜珮老師讓學生用一學期的時間規劃並分組討論,在瓦磘社區理事長吳世文、秘書長林惠美協助下,為社區閒置空間打造「開心農場」,希望用當地植栽、結合文史故事設計出最在地的空間。而建築學系的葉俊麟老師則帶領同學與社區居民走訪鄉間各家古厝,為埔鹽鄉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進行記錄,例如當地重要宗教活動「十二庄迎媽祖」就是非常獨特的繞境儀式,也是值得彰化鄉親引以為傲的無形文化資產,未來也將帶領學生共同參與紀錄。
此外,中原大學也與埔鹽鄉當地「菁英農民果菜生產合作社」共同協助農產品行銷,在商設系黃文宗老師帶領下,學生分別為埔鹽盛產的巨峰葡萄、草莓、玉米筍、雞蛋,以及永樂社區花椰菜乾、豆腐乳,大有社區金碳稻等地方特產重新設計包裝,希望讓埔鹽鄉豐富優質的農產品更為大眾所知曉。黃老師表示,一開始學生對農產品不熟悉也鬧了許多笑話,像是在設計包裝時把花椰菜畫成綠色,但當地種植的其實是白花椰菜,黃文宗說:「這次的課程讓學生了解商業設計就是要接地氣、了解業主的需求,也讓城市的孩子對台灣鄉村有更多認識。」
菁英農民果菜合作社理事主席李杰源表示,埔鹽鄉的農產品十分多元,但知名度並不高,在中原大學的參與協助下,目前先有討論出多款新穎的商品包裝設計,也期待未來在商學院師生的盤點與資料建置下,與合作社相互搭配帶動埔鹽品牌與企業化的經營。
中原大學策略長吳肇銘表示,學校以「善用知識造福人群」為教育理念,鼓勵師生走出教室解決地方問題,與社區共同學習成長。近幾年中原師生致力投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包括彰化埔鹽社會設計、桃園八德霄裡農村再造、大園前空軍基地歷史文化保存、苗栗卓蘭偏鄉教育農業等計畫,一起為台灣鄉鎮努力打拼,用大學生的專業服務社會,為台灣土地貢獻心力!
國際疫情嚴峻造成暑假許多大學境外生無法返鄉,為了稍解境外學生思鄉之情,也讓來自各國的學生認識「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ety Responsibility,USR)」,中原大學特別舉辦為期一週的國際USR體驗營,帶領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祕魯、聖克里斯多福等國的境外生,透過營隊課程認識桃園及中壢的地景文史,並走進苗栗卓蘭山區體驗包裝水梨、採葡萄,並了解「雙連梨社會企業」為農村帶來的生機與改變。
中原大學首次舉辦的國際USR體驗營搭配專題課程,首先由社會設計學程謝統勝主任教授攝影構圖技巧,讓學員在參訪中運用影像紀錄各場域見聞,緊接著設計學院師生帶領大家走訪桃園石門、霄裡農村、中壢老街溪、街區商圈等處。來自越南的梁金慶同學表示,第一次走訪桃園與石門大圳,也在計畫主持人設計學院陳其澎教授的介紹下知道,原來每次飛機落地前窗外閃閃發光的大小池子,就是桃園獨特的「埤塘」地景,對它的美麗與對土地的重要性印象深刻!從聖克里斯多福來台求學的凱郡則十分享受霄裡鄉間的單車小旅行,對於豐沛的地下水源形成的「浣衣池」相當有興趣,用手機紀錄許多台灣田園風光與老屋宗祠之美。
景點深度介紹活動中,有趣的中壢傳統產業體驗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像是有中壢三寶之稱的「彭元吉刀具行」老師傅親自指導學員鐵器研磨組裝,新珍香餅舖老闆也帶領大家體驗「紅龜粿」製作,讓境外生品嘗台灣糕餅的特色與美味。除了深入認識桃園,中原大學也安排營隊造訪苗栗卓蘭雙連社區,讓大家在水梨包裝、葡萄園摘採水果的過程中,了解中原大學如何以行銷與設計專業打造雙連梨品牌,不但提高果農收益、更挹注教育資金拯救面臨廢校危機的雙連國小,讓境外生對大學社會責任有不同的體會。
營隊最後的課程成果與攝影作品分享,由學員分組呈現這幾日實地感受的人文地景,並透過手繪地圖分享心得,每個人也精選自己的攝影作品參加人氣票選活動,最後由來自馬來西亞的陳濰揚同學獲得最高票,他拍下中壢老街溪旁老人與單車的身影,表示這是他印象最深的畫面。擔任營隊小隊輔的商設系潘珈汶同學本身也是馬來西亞僑生,並熱衷參加USR活動,潘珈汶說:「我覺得自己在介紹社區、協助學員觀察環境的過程,更能夠站在境外生的角度與他們產生共鳴,也更將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傳達給學員們,真的是一場很棒的暑假!」
來自菲律賓的吳義華同學表示,自己在中原大學就讀商學博士學位,能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的社會實踐行動真的很難得,大學師生的投入可以讓地方有更好的改變,讓她非常感動。國際暨兩岸教育處副國際長黃博滄表示,中原大學長期致力於提供師生國際交流的各種可能性,首次舉辦的大學社會責任國際營隊非常成功,境外生更認識在台灣生活學習的這塊土地以及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設計學院陳其澎教授也期許,未來在中原號召更多國內外同學們參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行動,點亮彼此對台灣土地的熱情,用行動展現最實在的國民外交!
為了讓小學生認識故鄉農業發展與客家文化,中原大學今年暑假在新竹縣橫山鄉完成第一屆「小農夫體驗營」,邀請都會區與在地國小學童走進農田體驗插秧、施肥、收割的農村生活。中原大學本次活動與田寮社區發展協會、復旦高中合作,從三月插秧到七月收割,大學生與高中生共同帶領小小學員一起「做中學」,藉由實作加深對土地的情感,也讓參與的小朋友們體驗到農業職人的辛苦、對餐桌上的稻米蔬菜更珍惜感恩。
來自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小與新竹縣田寮、橫山國小共30位學童與家長,在中原大學與復旦高中哥哥姊姊們的帶領下踏進農田,親自體驗播種、插秧、除草、施肥、灌溉、到收割等過程,小朋友們從好玩有趣的心態中體驗農村故事,進而達到推廣食農教育的目標。其中最精采的「收割祭」活動,中原大學與田寮社區為孩子們重現祭祀天地、音樂祭、割稻、碾米等環節,完整呈現農村傳統信仰以及對自然土地的敬仰愛護之心。田寮國小三年級的曾奕語小朋友對活動印象深刻:「謝謝大哥哥大姊姊、阿公、阿婆舉辦這個活動,讓我們都拿著一包白米回家,也體驗到農夫的辛苦和古人的智慧!」
主辦本活動的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邱添丁老師,帶領學生在新竹縣橫山鄉的田寮社區進行服務學習課程已有八年之久,由於看見鄉下普遍存在老年化、少子化、年輕人外流等現象,邱老師過往以「關懷經濟學」理論,透過農村體驗讓學生了解第一級產業「農業」和社會經濟體的關係,今年則首次搭配小農夫體驗活動,由中原大學攜手高中小學,在田寮社區農業職人帶領下了解早期台灣傳統農業社會的生活。邱添丁說:「我們透過務農活動深化孩子們與土地、在地文化的情感,從鄉土人文關懷啟發學童對自然文化資源愛護之心。」
橫山鄉田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素英表示,感謝中原大學師生將青春活力與能量帶進田寮社區,大學與社區團隊協力完成這項計畫,雖然辛苦、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值得了!田寮村村長梁少枝也說,本次活動讓村裡及外縣市的小朋友體驗食農教育的內涵,參加的小朋友充滿歡笑,真的很有教育意義!
負責擔任小學員褓姆的復旦高中二年級徐子晴同學,透過親自下田插秧、收割打穀、拔玉米等,深刻體驗到農夫工作的辛苦,徐子晴說:「我們處理一塊田的秧苗就已經腰痠背痛了,農夫伯伯們年紀更大,這種辛勞真的沒體驗過很難想像。」中原大學工業系三年級的洪瑋杉也表示:「這次活動從插秧到收割,再到碾米廠,讓我體驗到插秧到稻米之間變化過程,思考如何在一二三級產業中進行整合,將所學專業知識貢獻出來,替台灣農村盡點心力。」
中原大學企管系與商設系學生以「黑貓中隊」任務歷史設計桌遊與大地遊戲,搭配2020全國古蹟日活動, 9月5、6日及12、13日連續兩個周末,在桃園大園區陳康國小舉辦「小小黑貓飛行員航空營」,希望讓在地學童透過遊戲學習歷史、從親子同樂活動了解家鄉文化。
位於大園區的大海社區緊鄰前空軍桃園基地,配合桃園航空城計畫即將進行都市更新。為了保存當年在此地執行任務的空軍35中隊「黑貓中隊」歷史文化,中原師生執行「大海社區文化創生」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盤點周邊歷史希望讓更多人關心認識基地。而為了讓小朋友寓教於樂、認識嚴肅的冷戰時期歷史,企管系與商設系學生以一整年的時間拜訪退役軍官耆老、考據歷史文化,創作出「黑貓偵察趣」及「機密偵察戰」等兩套遊戲,讓小學生能在遊戲過程更深入了解黑貓中隊的歷史。
中原學生設計的大地遊戲「黑貓偵察趣」共有五個關卡,包括認識U2飛機、蒙眼體驗夜間飛行、丟球模擬躲避飛彈、窄小跑道體會飛機降落困難等,最後再透過小朋友從各關得到的線索卡,完成最後的機智問答。帶著小四兒子參加營隊的張媽媽是從龍岡親子社團看到資訊,張媽媽說:「由於小朋友很喜歡飛機所以報名這次活動,尤其看到中原大學主辦就覺得一定有品質,活動果然十分精采有趣,又富有歷史故事與教育意義!」
此外,「偵照遊戲」則是由於黑貓中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拍攝照片蒐集機密,因此小朋友要接受像是擺出敬禮的姿勢合照、和陳康國小四字合照、和U2模型合照等任務。營隊的另一大亮點「機密偵察戰」桌遊也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小朋友十分順利骰出步數拿回偵察照片、有的翻到死亡牌只好提前離隊、更有全員生還取得所有情報的好結局,連家長都忍不住自己開一桌親自體驗情蒐任務。
開發大地遊戲「黑貓偵察趣」的成員企管系張家慈表示,雖然在營隊前已經邀請國小老師、甚至到中原國小與新竹載熙國小讓孩子們試玩,但實際活動要注意的細節更多、也要小心安全。設計桌遊「機密偵察戰」的商設系江柏萱則表示,為了讓這款桌遊更適合做為歷史教材,大家不斷修正遊戲也聽取許多專業人士的建議,未來希望能正式募資上市,目標是成為歷史博物館也願意販售的專業教材!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李明彥表示,人數不到60位學生的陳康國小再過三年就要裁撤,中原大學希望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持續與大園地區的學校合作開發屬於自己的航空教材、特色校本位課程。李明彥說:「像是黑貓中隊歷史適合做成桌遊、繪本,讓小朋友學歷史,航空站周邊的學校也能在飛機起降過程學習力學、起降時間計算等科普知識。」
位於桃園龍潭大池畔的「菱潭街興創基地」今年迎來三周年慶,10月24日盛大舉辦「光圈菱潭—比YA又比讚」活動,精采的展覽表演、市集與體驗遊程,充分展現街區活力與創意!這條以青創品牌為特色的街道,過去曾是荒廢十多年的治安死角舊市場,在二位龍潭青年張智宇、蔡濟民的號召下,結合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中原大學師生及在地各學校與民眾力量,重新改造社區暗巷並命名「菱潭街」,不但為地方打造特色場域,更成為桃園地方創生的指標!
桃園市政府青年局今年與中原大學協力辦理「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輔導桃園地區13組青年團隊參與地方創生等公共議題,菱潭街興創基地便是其中一組指標性的行動團隊。青年局局長顏蔚慈表示,在市府跨局處支持與青年夥伴們的努力下,菱潭街已經成為桃園老舊街區活化最好的典範場域,不但有在地居民及社區發展協會的參與、更有大專校院師生共同加入,期待未來這些地方創生亮點能繼續擴散能量,用更多的創意與熱情點亮龍潭與桃園!
為了呈現這幾年龍潭整體地方創生發展,本次以龍潭行動願景展「Long Time No See」展現以社區為主的「在地視野」以及大專院校為主的「多元觀點」,讓觀展民眾對龍潭有更多認識。中原大學文創所二年級的徐裕惟與畢業生胡佩寰,為龍潭設計客家茶葉品牌「潭茶」作品,包括陶藝茶具、茶包裝等設計。胡佩寰表示,在中原大學商設系黃文宗老師帶領下,每年都有學生團隊與菱潭街及周邊社區進行專業課程合作,例如前年的「菱潭聖誕大作戰」街區活動,以及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的龍潭三和社區參與式計畫「指示系統設計」,都在中原師生支持協助下,讓更多龍潭居民一起參與公共議題。
菱潭街興創基地共同發起人張智宇同時也是中原大學景觀所校友,張智宇說,將滿三歲的菱潭街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感謝團隊與街區夥伴相挺,讓多元豐富的青創店家及活動穩定運作,也感謝在地大專校院師生的參與,發想更多創意行動。中原大學一向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將專業應用於實際場域上,菱潭街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年在青年局的支持下,菱潭街以「能量外擴」為目標,結合在地節慶規劃體驗遊程,希望讓民眾深度認識龍潭老城區及周邊區域,促進文化體驗經濟的發展。「四季城光—野菱外擴滾動計畫」,號召有志青年組成「野菱文化工作隊」,並舉辦一系列的菱潭講堂課程,從在地文學、地方文創、商品設計、旅遊體驗等面向,與社區居民及伙伴們一同探討地方創生及永續經營各種可能性。菱潭街興創基地位於龍潭區南龍路44號旁巷道內,鄰近龍元宮與南天宮,三周年活動舉辦時間為10月24日至25日,龍潭行動願景展則展出至11月2日,歡迎民眾把握假日時間一同參與。
為了幫助卓蘭偏鄉永續發展,中原大學與雙連梨社會企業合作推動「認大樹,種小樹」果樹認養計畫,企業每認養一棵梨樹,不但可以收到每年60至180台斤不等的當季水果,中原團隊更以企業名義種下另一棵小樹,並將企業捐款回饋到卓蘭當地的圖書館,希望藉此讓農友收入更加穩定、偏鄉教育受到重視、林區生態永續發展。
從去年開始推動的「果樹認養計畫」,是由中原企管系學生創立的「活源行銷顧問有限公司」主辦,活源行銷團隊在中原大學創新創業發展中心培育下輔導創業,致力於企業CSR與大學USR的協力合作。今年參與果樹認養的企業有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寬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美玉地政士事務所等,其中宏致電子更曾經連續兩年與中原大學合作公益實踐計畫,鼓勵青年學子發揮行動力關懷社會。
團隊成員企管碩一許庭瑋表示,大學時參與企管系「團隊管理」課程,接觸到中原大學在苗栗卓蘭的USR計畫,讓他對偏鄉產業經濟結構產生研究興趣,於是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積極發想解決方案,2018年便曾以「卓越雙連、梨想大地-果樹認養計畫」為主題,參加校內創新創業競賽,大家更在企管系李明彥老師的鼓勵下,創業成立活源行銷團隊。許庭瑋說:「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卓蘭優質的水果,我們不斷發想商業模式,與企業合作就是其中一環。」此外,團隊更與跟「添甜蒔」甜點店異業合作,以卓蘭在地水果製成柑橘巧克力與萊姆葡萄口味的瑪德蓮貝殼蛋糕,行銷創意深獲好評。
在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主辦下,今年10月活源行銷團隊與其他企業一同在苗栗卓蘭鯉魚潭水庫旁進行「上山種下一顆樹」植樹造林活動,透過產官學的串連推動友善生態造林、善盡社會責任,讓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取得更好的平衡。團隊成員彭東誠表示:「我們不斷思考,如何讓卓蘭在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議題中取得平衡,讓產業與環境永續!」藉由本次與林務局合作的造林活動,攜手產官學三方共同推動永續生態發展,達到友善企業、友善卓蘭、友善造林的目標。
苗栗卓蘭地理位置與氣候佳,不但出產優質水果、更是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中原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吳肇銘主任秘書表示,長期以來中原大學師生與雙連梨社會企業在當地共同努力,跨區域整合卓蘭在地優質農產,中原秉持「全人教育、生命關懷」的理念,用專業關懷社會、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期望未來持續攜手串連產官學資源,為台灣土地打造更多的幸福與美好!
國際關懷
84
環保議題
75
偏鄉服務
272
社區服務
486
科技服務
163
地方創生
15
教育輔導
368
創意設計
413
社區居民
桃園大海社區